上星期去studio拍攝了一個很特別的專輯,為一位跳舞的女生化妝set頭,攝影師要捕捉一位舞動中的女生,用body language表達的情緒狀態。這一輯相片不是commerical shooting,而是強調最自然的身體狀態,快的慢的動的靜的也有。今次拍攝大概花了4小時,有幸在場欣賞了美麗的舞蹈,也認識了很有個人風格的攝影師。
我喜歡去studio。不同studio也有其特色,男或女攝影師的studio經已有相當的分別,而且它會告訴你攝影師的想法、風格。與攝影師交流,總會讓我覺得獲益良多,也甚多啟發。

化妝師和攝影師的工作性質雖屬創作性,卻不代表你能夠自由創作。如果你很有名,擁有100%的主導性還好,沒有的話,為生計也得妥協。說到一些工作點滴時,攝影師說曾有客人拿著別人的婚禮攝影作品要求仿效 (這是經常會發生的事)。令她大惑不解的是,客人大可直接找那位攝影師,不需要找她複製別人的風格,最後她推卻了這個工作。
有時,客人會提供很多「框框」,「框框」可能來自一些客人很堅持的理念,或是客人對某些人的作品的偏執。有時客人會拿著別人的作品要求仿效,希望做到100%。但出來的效果如何?客人未必有概念,有時只從片面的雜誌或google photos裡見到心儀的照片,就直接投映到自己身上。客人大概不知道,一張商業照片,花了多少前期和後期的功夫,包括專人安排服飾、刻意營造的感覺氣氛、一位專業的model和photoshop的幫忙等。
就是因為明白commerical的運作,我真的很怕別人拿著大量的model照,請我「照單全收」,然後100%照做,一來不現實,二來客人總是忽略了個人獨特性,即使把你變成相中model的外表,跟個人風格不配合也是徒勞無功,效果一定大打折扣。有些客人願意聽取意見,卻不是全部願意這樣做,面對這些情況,我也只好讓步了。
對於選擇化妝師和攝影師,除了你對其作品的好感度之外,就是對方的個人風格路線--是強調專一的獨特性?還是走市場的一般大路風格?兩者在市場也有大量service provider,但出來的風格截然不同,前者獨一無二,後者較為普遍大眾。如果你選擇了前者的service provider,我建議你盡量多聽對方的建議,任對方發揮,因為這一類service provider大多有點點藝術家脾氣,他視所有作品是生命的表彰,而不是「商業行為下的製成品」,要對方提供尊貴的客戶服務是不切實際的。若你希望service provider看你是尊貴的客人,並且可以提供大量選擇性的話,後者會較為適合你,因為錢可以為你提供選擇,解決大部份問題。
不論如何,一旦你作出了選擇(這是你惟一應該花心思花時間去做的事),就應該學習放心放手,交給專業的人為你安排。若老是不放心,就隨意找個會聽你使喚的人可能來得更簡單直接。
最重要的,還是找一位對的化妝師,就是你能夠全心相信的人,這比你嘗試向專業人士提供正確的意見來得重要。
我一直很感恩,就是大部份客人很信任我,深信我能夠為她帶來最好的妝容。每次客人說一句:「冇所謂,你想點都得,交曬畀你!」就等於一枝強心針,而且對客人百利而無一害。對於信任我的客人,心裡也會有一份承擔,要不負所託和厚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