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到澳洲第5個月,我又得著了一個實貴的領悟,就是「慢」是多麼美好。
慢,意味著你有充足的時間去面對每一件的事。
慢,意味著人與人之間有交流的空間。
慢,意味著你不需要以數量衡量你有多大成就。
澳洲人(絕大部份)都是很禮讓、守禮的。排隊、人多時永遠不會爭先恐後,開車(大部份情況下)禮讓不狂燥,食肆待應相當有禮貌,喜歡跟客人chit chat。我目睹有人不小心跌倒時,旁邊的路人毫不猶豫衝過去幫忙。以前在香港去餐廳食飯時,外國侍應會跟你寒暄數句,當時煩覺得怪怪不自在,但原來外國這都是平常事。澳洲人做事不慌不忙,這種態度會感染你的,對方會給你專注的聆聽,你也會感到被尊重。
澳洲的工作氣氛相對輕鬆。他們的工作態度不是賣命那種,我身邊的澳洲朋友近乎沒有OT這回事的(當然有些特別工種需要24小時standby) 。有時需要辦理某些手續,基本上都先再預約,就算你臨時要加什麼減什麼,都要跟流程做,不是你想有就有,也不是你越惡越聲大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東西。你可以說按章工作欠缺彈性,但失控的彈性又對人生起了多少好處呢?
澳洲人對你的「小失誤」有很高接納度,這是我十分appreciate的。舉例說,試過朋友拿不穩手上的橙,橙掉在地上還滾到另一邊,朋友在狼狽追橙時,店員笑著過來叫朋友不用擔心,不慌不忙地幫手執燈,也沒有指示朋友買那個燈。我們當時心裡「滴汗」,感謝對方包容,心想在香港不被人「黑面」才怪。
香港的文化強調要快、要多、要即時。人人都告訴你要muilt-tasking,大家的心情卻沒有因為做多了變好。其實,真的要這樣過生活嗎?真的要把人趕到那種痴線的狀態才叫有效率嗎?到現在都不懂,我所愛的城市怎麼了?
原來,「快」會破壞很多美好的事;「快」很容易會傷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;「快」會讓一個城市變得冷漠;「快」會讓人情緒受困做錯決定。把「快」與成就掛鉤,是多麼不智的。這是我近月以來,最大的體會。